网站首页 道教文化 道教宫观 道教音乐 道教经典 道教慈善 道教科仪 道教新闻 政策法规 人员介绍
道教文化
道教宫观
道教经典
道教慈善
道教科仪
 
道教新闻
石家庄市道教界“热烈庆祝中华人…
【义诊通启】仙道贵生 无量度人…
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关帝庙举行“…
石家庄市道教协会召开六届一次会…
石家庄市道教协会召开第六次代表…
 
政策法规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
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
石家庄市道教协会章程
石家庄市道教协会道教教职人员认…
石家庄市道教教职人员日常行为规…
道教文化 网站首页 ->> 道教文化
道经中的“解冤释结”思想论析
时间:2016/1/4 1:42:09 浏览:2226次

道教在创立之初,就涉及到“解冤”的问题。早期道教经典《太平经》就谈到了许多“解冤结”的思想[1]。在《正统道藏》和《万历续道藏》中,以“解冤”为主题的道经就有《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》(《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》,二者同书异名)、《太上三生解冤妙经》、《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》等。这些独立成篇的科仪文献,主旨就是为了化解各种人际冤对,求得阳世太平,冤魂超升。

冤,《说文解字》中释日:“冤,屈也,从几兔。兔在门下不得走,益屈折也(原注:枉曲之意也)。”[2]冤即冤屈,指被冤枉而不能伸之意。由于蒙冤而不能释怀,就会产生内心的冤恨,形成心结,进而人与人、人与幽魂之间就出现各种仇对,《灵宝玉鉴》卷1云:“有怀胎而死,有既产而亡,或母死而子存,或母存而子死……是皆其前生仇雠,托胎报复……彼安身立命之念既孤,则负屈衔冤之心莫释。”[3]

所谓冤结,在道教典籍当中,主要是指人由于宿世所犯之罪而导致的各种人际冤对,进而引起阴间冢讼、幽魂遭难、阳世受报、人鬼之间结缚缠绵。而“解冤释结”,就是通过斋醮科仪和符篆咒诀等方式化解阴阳矛盾,求得幽魂超升,阳世太平。宋代王契真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43称:

凡人处世,多因躁心害物,或欠命负财,积诸冤结,以致阴讼牵连,无由托化。既承天恩开度,得领荐修,但其间怨切齿,因邂逅恐生紊乱。当依斋法用符文,随事与之解释,使回心向道,解结和冤,庶可同登乐土矣。[4]

“解冤释结”一词,在道经当中多有出现,如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卷3“解结幕圣位”中所请的解结之神:“灵宝解冤释结灵官……九天解冤释结大神,灵宝如意、万司、解冤、释结四大神。”[5]除了用“解冤释结”一词外,道经中还常用“解冤结”、“释解冤愆”、“解冤释愆”、“解冤雠”、“解冤拔罪”、“解冤释对”、“解冤除结”、“解冤释缚”、“解结和冤”、“解冤债”、“解冤”、“解冤憎”、“解冤仇”等语词。从这些语词当中,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对于各种冤结仇对的关注。下面我们分别从冤结成因、种类,解冤的方法、范围、主体等角度进行梳理。

一、冤结形成的原因

《太平经》作为早期道教经典,其主旨是探讨如何“致太平”。人世之所以不太平,出现各种灾害、冤结,首先是因由元气构成的宇宙出现了不和不通的情况,所以《太平经》非常强调气之相和相通:

气者,乃言天气悦喜下生,地气顺喜上养;气之法行于天下地上,阴阳相得,交而为和,与中和气三合,共养凡物,三气相爱相通,无复有害者。[6]

气的不和不通,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祸。因道经中的“解冤释结”思想论析·45·此,《太平经》认为,作为人世中的最高位者——人君——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[7]:

人君,天也,其恩施不下,至物无由生,人不得延年。人君之心不畅达,天心不得通于下,妻子不得君父之敕,为逆家也。臣气不得达,地气不得成,……民气不上达,和气何从得兴?中和乃当和帝王治,调万物者,各当得治。今三气不善相通,太平安得成哉?[8]

从《太平经》的解释模式可以看到,其理论根基即是汉代流行的“元气论”、“天人相副说”和“灾异论”。这一整套的理论模型,强调的是天、地、人之间的三和相通。天人之间能够和谐相通的前提是“天人相副”,由天人同构出发,进而强调“身国同构”。因此,统治者的修身不:妄为对天人之间的相通非常重要,君王有治,实行王道,就可以减少“承负”之祸,世间的冤结灾异就可避免。

如果说《太平经》较偏重于从宇宙论模式和人君论的角度来强调世间冤结的形成,注重从政治神学的角度来构建“太平之世”,从而消除人世的各种冤结灾殃,那么,随后的道经更偏向于从宗教神学以个体“宿罪”的角度来看待冤结的形成,《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》云:“臣等生长魔俗,沉沦季叶,玩乐荣华,宿命因缘,忽见启拔,得奉大道。不以下愚好乐至真升仙之道,而宿罪深积,结缚不解。”[9]接着,该经对人世结冤、神人结冤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说明:

臣等身及家门大小,愿得赦除前世今世生死重罪恶过。或弑君父,或不孝二亲,或背师欺友,或废真就伪,或为劫贼、攻伐家国,或伐他国,或杀害众生……杀贤人道士,或为君无道,或为臣不忠,罔上威下,酷虐百姓,己取荣名。或六亲相残,或败靖舍灵坛,或窃经书……或不崇有道……或呵风骂雨,及天地日月星辰、帝王国主、师父道士,轻慢四大。或骂鬼神,呼谓无知。或口是心非,自欺形影。诸如此等,莫大之罪,不可忆识,积世结固,缠绵不解,冤对不已。[10]

由于个人前世、今世的种种过失,导致各种冤对缠绵不解,人跟人之间、人跟天地之间、人与神之间就结下了各种冤结。

关于地狱之冤苦,道经也多从“宿罪论”的角度来谈论,如《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》所述幽冥地狱中的冤苦:

尔时,光明照见北方酆都罗山诸大地狱,一切群生受诸罪苦。……于其众中,有一罪人,在世之日曾看道典,稍知宿命、因缘、果报,睹此光明,心中默念:我等受苦,皆因前世造诸恶业,招此苦报……

太上日:众生造罪,死入北酆,鬼考罪魂,冤对难抵。铁城猛焰,车裂镬汤,炮灸刀山,……冥冥长夜,似蚁循环,常居地狱,若不悟其苦因,预修忏涤,则罪垢日深,当罹此苦。[11]

诸亡魂在地狱之中生死流转,冤对难脱,皆因在世之时自己所犯下的种种“恶业”,因而受此“果报”。

此外,《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》也论道:

复见诸地狱之中,饿鬼穷魂,以日继夜,受种种苦恼.悉无人形,五体坏烂,饥食猛火,渴饮镕铜,足履刀山,身赞铁杖,遍体流血,悲号彻天。[12]

造成地狱亡魂所受各种冤苦的原因是什么呢?《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》借太上道君解释道:

受诸罪者,在世之时,不敬三光,欺负神理,十恶五逆,不忠不仁,不慈不孝,毁伤物命,杀害众生,福尽寿终,当受斯苦。[13]

在道经中,还专门谈到了世间出现产难等灾,就是因为人前世所造各种罪业,导致自身与宿世子女之冤对,如《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》卷上云:“凡有下界众生,男子女人,在世之时,或遭王法横恶所加,兵刑刎戮,牢狱枷锁,……罪业愈重,复堕血湖,永无出期,以为果报,皆由众生妄想贪着,不识正真,执系是非,积诸罪业……冤家债主,互相偿报,是故生产有诸厄难。”[14]

人之所以有诸多宿罪、过失,究其根本,是因为人的“无道”。由于人不识道、不守道,才会在地狱之中受种种轮回苦报:

太上道君顾问北方世界飞天神人日:我尝历观诸天,出游北门,见北方无极世界地狱之中,三河九江诸山,责役百姓子男女人,涂炭流曳,负山担石,闭塞长源,吞火瞰炭,无复身形……

北方世界飞天神人日:斯人生世酷逆无道,五天君北方诸灵官、三界主司结其罪录,依玄都女青太阳宫火官律,万劫当生六畜之中,轮转五道五万劫玄天数周,乃得补北岳都役使。其对悠悠,难可卒还。[15]

我们知道,道教对于人世的认识,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神学体系上的,道教认为人生活的维度,不只是此生的世俗生活,还有道、天地、鬼神等层面。唐代道士吴筠在《玄纲论》中说道:

天地、人物、灵先、鬼神,非道无以生,非德无以成。[16]

吴筠认为,我们的生活世界,是由道德所生成,中间包含了天地、人物、灵先、鬼神等存在者,人的生活世界不只一维。杜光庭在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卷l中也说道:“道德二字者,宣道德生畜之源,经国理身之妙,莫不尽此。昔葛玄仙公谓吴王孙权日:《道德经》者,乃天地之至妙,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神道焉。”[17]

因此,道教认为,如果天道、人道、神道、鬼道出现了“无道”、“失道”的情况,各种冤结、灾异就会出现。南宋夏元鼎在《黄帝阴符经讲义》卷3中解释“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”时说:

然而有道者,阴阳升降,不失其时,日月交合,不差其候,呼雷唤雨,振风闪电,真能旋乾转坤,驱龙伏虎,圣功生焉,神明出焉,有不可思议之妙;无道者反是,阴阳失升降之期,日月无交合之候,雷电风雨自视何有?一身所存,不为饭囊酒瓮,则为药肆淫房……吾见其有道者,长生住世,虽数尽而飞仙;无道者,疾病缠绵,速与草木俱腐。[18]

综上而论,早期道教经典《太平经》主要偏重于从“不和不通”、“承负论”和“君责论”的角度来解释“冤结”产生的原因,之后的道经则倾向于“宿罪论”和“业报论”的角度来解释。显然,这一时期的道经在解释人世诸苦、地狱诸苦时,对佛教的“因果”、“地狱”、“轮回”等思想多有吸收,更强调了个体的所作所为(“业”)所导致的后果(“报”)当为自身所承担,而不同于《太平经》“承负论”所强调的承负先人之过。

二、冤结的类型和解冤的方法

就具体的冤结而言,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》卷267“解十冤结符”中谈到了十类冤结,即:杀伤之冤、缢死之冤、溺死之冤、药死之冤、产死之冤、复连之冤、壕讼之冤、狱死之冤、妖邪之冤、三世之冤等[19]。这十类冤结,都是针对具体的死因而言。因此,其解冤方式,是通过书写不同的符文来化解。

此外,《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》卷9“解众生结缚品第三”里也谈到了人生的各种结缚:

且众生身假地水火风,阴阳显晦,皆从五脏六根相染,心王意马种造:疑惑之结、盘根之结、滞碍之结、伤残之结、病患之结、口舌之结、冤家之结、笃疾之结、痦哑之结、戏玩之结、交易之结、酒食之结、杀害之结、汤火之结……爱欲之结、耳不闻声之结、眼不视物之结……洞房之结、相克之结、相妨之结。如是一切众生,身居天地,形受荣枯,火宅煎仍,浮生扰扰,有诸烦结,障恼肉身,结结相因,永无休息。[20]

面对人生的诸种结缚,《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》主张道:“众生欲求悟解,于清静处严洁家庭,随力丰俭,然香点灯,于我像前,礼诸化号,忏悔冤结。”[21]阡法作为道教常见的科仪形式,其作用主要是让信士在道场中忏悔己身罪过来获得身心的解脱,除结解缚,免遭果报。

《太平经》对于解冤的方法,主要还是侧重于政治神学的层面,强调主政者所具有的主导作用。“天”在《太平经》当中是授意者和裁定者,它通过“天师”向世间传达“文书”,阐明“真道”,以此扬善惩恶,化解人间之冤:

天出文书,令使可遥行万万里,得通其言,以畅善人,以知恶人,以解冤结。[22]

帝王作为皇天在人间的代表[23],其主政是否合道,事关人间兴废。因此,《太平经》强调“道兴者主生,万物悉生,德兴者主养,万物人民悉养,无冤结”[24]。所以,《太平经》所塑造的理想君王是深得“天心”、行事符合真道的:

上一条: 《云笈七签》中的道教慈爱思想   下一条: 道教的禁忌
关闭窗口
·河北省道教协会 ·道教知音 ·中国道教协会 ·中国民族宗教网 ·中国宗教局 ·中国宗教网 ·中国宗教学术网 ·腾讯道学网
石家庄市道教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09790号-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 冀(2023)0000044
地址:石家庄市桥西区槐安路振头一街关帝庙 邮编:050090 邮箱:940649133@qq.com QQ:940649133 会长电话13833387138 18931140579